杜提厄一生創作數量極少、風格獨特而形式簡短。他是一位肩負艱難使命,立志成為一位有文化素養的藝術家,力圖不流於表面的華麗,藉此來捍衛他作品中嚴肅而精緻的美的概念。正因為如此,這位對自己要求相當嚴格且挑剔的作曲家,共花了十年才完成了他的大提琴協奏曲。此曲一開始是指揮家伊果.馬可維奇希望能夠為羅斯托波維奇邀到一首新的協奏曲,好與他合作,可是在杜提厄接到這份委託時,他還埋首於另一首管弦樂曲「代謝」,一方面又因為他的視力逐漸惡化,讓他一直到1967年才能真正開始專心於這首協奏曲。其實,譜面上始終沒有提到此曲是一首大提琴協奏曲,它只是題上「遙遠的世界」字樣,此句出自波特萊爾那首華麗、官能十足的詩作「髮」(La chevelure)。此曲五個樂章各有一個標題是節自波特萊爾的詩作,但卻並非意在詮釋詩作,而只是提供樂章的氣氛和靈感之用。其結構一如杜提厄其他作品,是相當複雜的:曲中共有兩個慢樂章(第二和第四),第一樂章則是一組依十二音主題的變奏曲,曲中四處都會交叉引用其他樂章的主題和素材,這情形尤其在中樂章和最後樂章最明顯。這首協奏曲在1970年由羅斯托波維奇和巴黎管弦樂團一同於普羅旺斯音樂節上舉行首演,演奏結束,馬上應觀眾的要求再次安可演出。本片這份錄音則完成於1974年。「夢樹」小提琴協奏曲則在1985年完成,這是為小提琴家史坦所寫的,為此曲杜提厄特別分析了史上著名的超技小提琴作品,包括易沙意、帕格尼尼和拉威爾的吉普賽人。曲中則有另一位法國文學家普魯斯特小說「追憶逝水年華」的影響。1964年的「代謝」是為克里夫蘭管弦樂團當時的指揮塞爾所寫,此曲同樣與時間的演進變化有關。「時間的陰影」則是為兒童合唱團與管弦樂團所譜,於1997年完成,並由波士頓交響樂團首演,曲中引用安妮法蘭克這位二戰受難者的日記片段作為主軸,不斷質問控訴著戰爭。
【Track list】
杜提厄:
CD 1
1-3. 狼(交響殘篇)
4-8. 遙遠的世界(大提琴協奏曲)
9-15. 夢樹(小提琴協奏曲)
CD 2
1-5. 代謝
6-11. 時間的陰影
12-14. 第二號交響曲「二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