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德國回聲大獎「最佳跨界專輯」得主。
★ 大衛‧歐洛斯基1981年出生於德國西南的Tubingen,10歲開始接受打擊樂訓練,三年後改修豎笛,數度拿下德國青少年音樂比賽「Jugend」 、「Musiziert」獎。
★ 曾與大師基頓‧克萊曼(Kidon Kremer)、Giora Geidman等在各大音樂節合作演出。
★ 大衛歐洛斯基三重奏以大衛‧歐洛斯基為首,還有吉他手:波普(Jens-UwePopp)、低音貝斯:達哈曼(Florian Dohrmann)共同組成Klezmorim音樂家三重奏。
★ 特別助陣的曼陀林樂手Avi Avital。
大衛歐洛夫斯基三重(David Orlowsky Trio)自是來自德國的年輕樂手,擅長演奏猶太民族音樂克萊茲梅爾(Klemzer) 。這種被人視為老一輩猶太人才聽的音樂,從十五世紀就建立傳統,流傳在每個世代的猶太人之間,不管是西班牙猶太人或是東歐猶太人都有類似的克萊茲梅爾音樂。在猶太人聚會、舞蹈、婚禮上都經常會聽到。到了二十世紀,隨著流行音樂遍布全球,猶太音樂逐漸勢微,但在許多近代作曲家的提倡下,猶太音樂獲得像蕭士塔高維契和伯恩斯坦等人的重視,曾經出現在他們的作品中;加上電影「屋上提琴手」大量引用克萊茲梅爾音樂,推波助瀾,到了七零年代乃出現一群年輕樂手,在美國和歐洲各地組成克萊茲梅爾樂團和學院,演奏、教授這種音樂,甚至還出現了創新融合克萊茲梅爾與爵士樂、流行樂、搖滾樂的新樂團。八零年代對傳統克萊茲梅爾音樂的狂熱更襲捲全球各猶太人社區,連小提琴家帕爾曼也投入這種音樂的演奏。曾在台灣金馬影展播放的德國電影「走出寂靜」(Beyond Silence)因片末採用著名克萊茲梅爾單簧管家吉歐拉.費德曼(Giora Feidman)的演奏,而讓人驚豔難忘。
本片的歐洛夫斯基三重團,採用單簧管這種傳統克萊茲梅爾的樂器,加上吉他和貝斯兩種非克萊茲梅爾傳統的樂器,企圖創作一種新的音色,樂風以克萊茲梅爾為主體,融合世界音樂,採納爵士和各地其他民族音樂,創造出讓人興奮的節奏和旋律。單簧管手歐洛夫斯基(David Orlowsky )今年二十七歲,帶領該團灌錄過三張唱片。他十三歲開始學單簧管,十六歲投入費德曼門下學習克萊茲梅爾單簧管獨特的吹奏法(強調以唇咬簧片製造出的鼻音效果),深受費德曼垂青,一再邀請他合奏,之後他贏得德國的多項國家比賽,又拜Joerg Wildmann和Eddie Daniels等單簧管名家門下(前為古典後為爵士),也曾被俄國小提琴名家克萊曼(Kidon Kremer)邀請合作,前往洛肯豪斯音樂節和琉森音樂節演出,目前他還在紐約曼哈頓音樂院追隨知名的單簧管家奈迪希(Charles Neidich)學習。上一張專輯「豎笛的異想世界」拿下德國回聲古典大獎「最佳跨界專輯」,第二張專輯,讓人聽到了克萊茲梅爾無遠弗屆的魅力,和單簧管音樂如此神妙的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