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 / 丹尼爾•拉薩柯維奇,小提琴 / 葛濟夫,指揮 / 慕尼黑愛樂
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創作於1806年,是一部兼具華美、纖細與變化性的作品。在瑞典天才少年小提琴家丹尼爾•拉薩柯維奇心目中,這是有史以來最傑出的小提琴協奏曲。除了音樂的深度,讓人難以置信的純淨、簡樸,天籟般的主題更是其他作品所望塵莫及。因此從八歲開始,拉薩柯維奇就夢想有一天能錄製這部作品。
丹尼爾•拉薩柯維奇在15歲與葛濟夫在莫斯科合作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三年後,丹尼爾•拉薩柯維奇再度與葛濟耶夫與慕尼黑愛樂合作,並且由DG錄下音樂會實況,一圓十年前的夢想。
為了找出屬於自己的貝多芬,丹尼爾•拉薩柯維奇大量研究貝多芬同時期創作的其他作品,像是第四號交響曲、第四號鋼琴協奏曲、三首《拉祖莫夫斯基》弦樂四重奏,也閱讀貝多芬的書信、傳記,甚至是德國作家托瑪斯‧曼小說《浮士德博士》,因為托瑪斯‧曼在書裡引用許多阿多諾對貝多芬作品的觀點。
丹尼爾•拉薩柯維奇發現,貝多芬創作的是有史以來第一部交響曲風的協奏曲,因此獨奏家與樂團的地位是平等的,兩者在樂曲的架構上同等重要,「這就是為什麼我必須與葛濟夫一起錄製這張唱片的理由。」拉薩柯維奇。貝多芬同時也是古典與浪漫樂派間的橋樑,所以洛札科維奇在此選用克萊斯勒華美的裝飾奏以配合自己的詮釋觀點。
【曲目】
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61(裝飾奏:克萊斯勒)
[1] 第一樂章:快板,但不太快
[2] 第二樂章:小緩板
[3] 第三樂章:輪旋曲,快板
[4] 巴哈:慢板(選自G小調第一號小提琴無伴奏奏鳴曲,BWV 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