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查‧史特勞斯巨大的陰影下,同時期德國作曲家普菲茨納的名聲顯得完全不成比例。其實,普菲茨納與理查‧史特勞斯都是二十世紀上半葉德奧浪漫樂派末期代表性作曲家,音樂風格結合浪漫樂派與晚期浪漫派風格的元素,富有戲劇性以及室內樂般的親密氣息。他的作品囊括歌劇、管弦樂曲、室內樂、合唱與藝術歌曲等各類曲式,其中又以歌劇與藝術歌曲最受喜愛,微妙精緻,帶有獨特憂鬱魅力的藝術歌曲受到沃爾夫的影響極大。
普菲茨納喜歡對時事發出不平之鳴、對納粹與新潮流嚴厲叱責,或是用諷刺的字眼挖苦他人。1917年在慕尼黑首演的歌劇《帕勒斯提那》在描述文藝復興時期作曲家帕勒斯提那內心與外界間的衝突,歌劇中也改編數首帕勒斯提那的作品,色彩豐富的配器更顯現出他非凡的作曲功力。
歌劇的編制極大,除了合唱團與大型管弦樂團,獨唱家的人數更高達三十八名。指揮家西蒙涅‧楊與導演史特克爾於2009年七月在慕尼黑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挑戰了這部不容易上演的歌劇。史特克爾以不同的色彩搭配來表現劇中嚴肅的哲學與道德議題,再加上西蒙涅‧楊流暢的節奏性,讓《慕尼黑晚報》驚呼「誰能想到普菲茨納會這麼有趣?」
演出實況之外,影片中另附有紀錄片「製作《帕勒斯提那》」。
規格
長度:約197分鐘+9分鐘Bonus
系統: Full HD – 16:9/ PCM Stereo, Dolby Digital 5.0-DTS 5.0
語言/字幕:英、德、法
區碼:全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