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索尼經典歌劇系列》羅貝托 ‧阿巴多/貝里尼:卡普萊特與蒙特鳩家族 (3CD)

Bellini: I Capuleti e I Montecchi/ Roberto Abbado
特  價
$ 638
國際條碼
0889854043223
發行廠商

SONY MUSIC

發行日期
20170113
商品規格
CD
x
接受線上分期付款銀行:
商品介紹

羅貝托‧阿巴多Roberto Abbado (指揮)
慕尼黑廣播管弦樂團Münchner Rundfunkorchester

薇瑟琳娜.卡莎諾娃Vesselina Kasarova (次女高音)
伊娃‧梅Eva Mei (女高音)
拉蒙‧瓦葛斯Ramón Vargas (男高音)

  • 貝里尼採用義大利劇作家史克沃拉之劇本重新創作,完成於1832年。
  • 此輯為貝里尼《卡普萊特與蒙特鳩家族》稀少珍貴的錄音之一。
  • 特別收錄義大利作曲家瓦卡伊的哭墳場景替代版本,與羅西尼加上裝飾奏之兩首詠嘆調。

貝里尼《卡普萊特與蒙特鳩家族》於一八三二年為義大利的鳳凰歌劇院所寫。這齣歌劇的內容和莎士比亞的名劇《羅密歐與茱莉葉》接近,但沒有直接關連。羅密歐與茱莉葉的故事一直是義大利鄉俗膾炙人口的傳說,但貝里尼之所以不用羅密歐與茱莉葉當劇名,而改為主角所屬的家族,原因在於他所用的劇本,是一位義大利劇作家史克沃拉(Luigi Scevola)重新創作的,是全新的劇本。而這個劇本在貝里尼創作此劇之前五年,就已經被另一位義大利作曲家瓦卡伊(Nicola Vaccai)以《羅密歐與茱莉葉》的劇名譜寫成歌劇且相當受到歡迎;因此,貝里尼為了避免混淆,便刻意改成《卡普萊特與蒙特鳩家族》劇名。除此之外,貝里尼是臨時受託創作此劇,須於一個半月的時間內完成,因此他將自己早期一部未成功的歌劇《采伊拉》(Zaira)的許多元素重新改寫後編成此劇。

這份錄音完成於一九九八年,當時幾位參與錄音的成員都還是歌劇界的新星,但如今時隔將近二十年,幾位主角已成為樂壇的中生代,各擁一席之地。其中花腔次女高音卡莎諾娃和男高音瓦葛斯兩人至今地位扶搖直上,益發亮眼。保加利亞籍的卡莎諾娃原主修鋼琴,二十二歲拿到鋼琴演奏文憑後才轉往聲樂學習,學生時代她專攻莫札特和羅西尼的花腔演唱。在一九八九年卡拉揚生命最後階段,為了尋找一名能在薩爾茲堡音樂節演唱巴哈B小調彌撒的次女高音獨唱家,聽到她的錄音後相中了當時默默無名的卡莎諾娃,可惜卡拉揚就在此時過世,但樂界內行人則口耳相傳這名被卡拉揚相中的新秀歌手,讓她因此成為歌劇界的潛力股,獲得許多機會,之後更在短時間內被通知要代替前輩花腔次女高音瑪麗蓮豪恩(Marilyn Horne)上場演唱羅西尼罕見艱難歌劇《唐克萊第》(Tancredi),代打成功讓她一戰成名,從此穩立歌劇界花腔次女高音第一把交椅的寶座。

這份錄音特別之處除了在於將貝里尼這齣難得有其他錄音的作品公開發行外,還在其中收錄了一份額外的替代版本,這是一八三二年次女高音梅莉布朗(Maria Malibran)要求將貝里尼原作中哭墳場景換成瓦卡伊一劇中的場景版本,這段終場長達三十分鐘,等於這份錄音的樂團和反串羅密歐的卡莎諾娃全都要多學這段現代歌劇院中不會演出的罕見樂節,非常用心。另外,加收的還有兩首由羅西尼加上裝飾奏的詠嘆調,這也是卡莎諾娃另外為這份錄音再學的,可見她對這個角色鑽研之深。

 

Bellini: I Capuleti e I Montecchi


Vesselina Kasarova (Romeo), Ramon Vargas (Tebaldo), Eva Mei (Giulietta), Simone Alberghini (Lorenzo), Umberto Chiummo (Capellio)

Chor des Bayerischen Rundfunks & Munchner Rundfunkorchester, Roberto Abbado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