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1993年以維也納國家歌劇院製作班底為演出者的「奇想曲」錄音,提供了我們唯一在數位時代完成的史特勞斯最後歌劇錄音。本劇歷來即不易獲得唱片公司青睞,卻是史特勞斯思考文字與音樂在歌劇中重要性的具體呈現(藉劇中兩名追求者:分別為詩人和作曲家來辯論)。由七、八○年代公認最適合出飾貴族女爵角色的抒情女高音卡娜娃來擔任劇中的核心人物,卡娜娃也稱職地填補了這齣歌劇不易找到合適詮釋者的嚴重空缺。
自始至終憑藉著其充滿貴氣、柔和又圓潤的抒情女高音音色,卡娜娃的演唱,可說一開口就擄獲了所有史特勞斯劇迷的心。當時卡娜娃已經有計劃逐步地退離歌劇演唱圈,因而本錄音可說在她五十歲嗓音還未衰退前,及時捕捉住這位一代史特勞斯名旦的光輝(雖然她一直延遲到十年後才正式退出歌劇演唱)。自1977年開始即按部就班地專攻理查.史特勞斯的角色,卡娜娃深知自己是扮相與嗓音都無可取代的史特勞斯歌手,且她的史特勞斯歌劇都是在蕭提爵士的教導下一齣齣培養累積起來的,這也讓她成為當代最精通史特勞斯演唱的歌唱家。
除了卡娜娃,本錄音還網羅了一群最專業、資深的德國歌唱家,包括當時已呈半退休狀態的德國次女高音碧姬.法絲班德、以及八十五高齡、屬於戰後第一代頂尖華格納男低音的漢斯.霍特,後者早在1972年就已經退休,卻特地為這份製作再度現身,也加添了整份製作傳承的正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