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隆尼(指揮)/ 近代作曲家改編巴哈管弦樂曲/瑞維塔斯作品
芬蘭指揮家沙隆年才剛滿五十一歲,身兼頂尖作曲家和指揮家的他,卻已經叱吒樂壇超過二十年的時間,且一直獲得極高的推崇。本來主修作曲,且至今都是評價極高的當代作曲家的他,拾起指揮棒只是怕自己的作品太過前衛,沒人會指揮,但一九八三年取代指揮家提森湯瑪斯指揮馬勒第三在倫敦演出一鳴驚人後,他的指揮生涯就意外崛起了。那場指揮他連譜都沒有事先背,卻能夠完美地帶領樂團,這樣的能力讓許多同業相形失色。從一九八四年指揮洛杉磯愛樂一帶二十五年,至今年才告別該團的他,未來希望在作曲和歌劇指揮上多花些心力。
「近代作曲家改編巴哈管弦樂曲」沙隆年一向熱衷且擅長前衛的當代管弦樂曲,一份近代作曲家改編的巴哈管弦樂曲,並不像是他的興趣所在,但是仔細看這份曲目中的改編者,卻不難理解沙隆年的著眼點,依然是前衛而現代的。艾爾加、荀白克和馬勒,他要在這些曲目中所強調的,也不是一般巴哈改編曲所著重的旋律和巴洛克美感,而是現代音樂所著重的點對點、不和諧配器所呈現出來的現代感。雖然史托可夫斯基的兩部大改編曲赫然在目,沙隆年的指揮卻不在強調其後浪漫式的華麗,而給予一種當頭棒喝式的冷冽和知性。
「瑞維塔斯作品」-墨西哥作曲家瑞維塔斯(Silverstre Revueltas)是二十世紀初的人物,他在二次世界大戰未結束前,以四十一歲之齡過世。當他同齡的作曲家都還在寫作浪漫樂曲時,他卻已經以非常具現代感的曲風在創作,但這種現代曲風,並沒有悖離他的民族色彩,他的作品中承繼了墨西哥國民樂派之父夏維茲(Carlos Chavez)的路線,將墨西哥式的熱情舞曲和風光帶進他多彩多姿的管弦音樂中,沙隆年看到他作品中的現代意涵,瑞維塔斯音樂中對於打擊樂器和不規則節拍與複旋律的熱愛,是極具靈感的現代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