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紐約時報》:「他的音樂中有誘人的豐富多彩聲響。強烈的個人風格以及對樂器的控制力」。
● 德國《世界報》稱他是「中提琴界最重要的新星」。
● 《留聲機》雜誌:「他是一個藝術性有『高度保證並具有催眠般魅力』的演奏家。」
繼「十二季」之後,被《洛杉磯時報》稱為「明星中提琴手」的大衛‧亞倫‧卡本特推出在華納音樂第二張個人專輯,曲目是德弗札克、巴爾托克、華爾頓與烏克蘭裔美國作曲家阿列克謝‧修爾的作品。看似囊括極大的地域與超過一個世紀的歷史,但是卡本特把整張專輯的要旨放在「對祖國的渴望」,以及「對祖國音樂、民族音樂和語言的崇敬」。
巴爾托克與華爾頓兩部協奏是中提琴最重要的獨奏曲目之一。華爾頓的作品約在1928年完成,但是在1960年代大幅度重新修訂。巴爾托克在流亡美國時,應中提琴家普林羅斯委託,寫出這首能夠兼具成熟結合理性與感性的特點,柔美中又能展現出巴爾托克早期對作品結構要求的作品。
卡本特在這裡把德弗札克著名的大提琴協奏曲改以中提琴演奏,由演奏家本人根據約瑟夫‧維藍的版本再改編。樂曲有德弗札克原生的波西米亞獨特風味,但是是在紐約,也就是卡本特生長的城市完成。
阿列克謝‧修爾由十三首小曲組成的《恰當處理過的歌曲》是以圓舞曲、森巴、塔朗泰拉與巴薩諾瓦風格重新詮釋著名的俄羅斯民謠,重塑這些歌曲形成像是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或是德弗札克斯拉夫舞曲的面貌。
§ 曲 目 §
CD 1
德弗札克: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改編為中提琴版),作品104
巴爾托克:中提琴協奏曲(1949年由薛爾里完成)Sz. 120,BB 128
阿列克謝‧修爾:為中提琴與管弦樂團而寫的海景
CD 2
華爾頓:中提琴協奏曲(1962年版)
阿列克謝‧修爾:恰當處理過的歌曲
阿列克謝‧修爾:給馬克的搖籃曲
阿列克謝‧修爾:納塔莉的圓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