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諾卡普松是法國新生代首屈一指的小提琴家,與英國指揮家丹尼爾哈丁,以及維也納愛樂錄製這兩首分別代表十九世紀下半葉,以及二十世紀德奧經典協奏曲。
布拉姆斯小提琴協奏曲於1878年由姚阿幸首演。樂曲有著交響曲般的宏大結構、田園風情和複雜的小提琴技巧,無論是個人體力或是音樂性,這部浪漫派高峰時期的佳作,對於小提琴家都是一大挑戰。貝爾格小提琴協奏曲是作曲家逝世那一年,也就是1935年的作品,獻給十九歲就逝世的曼儂‧葛洛畢斯。雖然這是一首典型的第二維也納學派作品,但是展現出貝爾格精湛的技巧與豐富的想像力。作品融合了抒情性與無調性,特別是融入巴赫合唱曲旋律的第二樂章,讓人久久無法忘懷。
杭諾卡普松是法國新生代首屈一指的小提琴家,與英國指揮家丹尼爾哈丁,以及維也納愛樂錄製這兩首分別代表十九世紀下半葉,以及二十世紀德奧經典協奏曲,對他來說就像是「美夢成真」。哈丁從2004年就開始與維也納愛樂合作,英國《衛報》曾經形容哈丁指揮布拉姆斯的作品時,「完美無瑕地拿捏情感與樂曲結構間的複雜關係」。
杭諾卡普松的演出,一向以細膩優雅,但是又如火花般炙熱的演奏技巧,以及豐富、具有穿透力的聲音得到樂評界的讚揚。他所演奏的布拉姆斯小提琴協奏曲著眼在作品的浪漫面與鋪陳宏大的樂句。不但能重新點燃愛樂者重新欣賞這部經典作品的興趣,也能從中發現全新的觀點與視野。